欢迎光临安博体育app下载,咨询电话
安博体育app下载
专注永磁产品的生产与创新
安博体育app下载
  • 生产设备
  • 检测设备
联系我们
中国磁性材料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分析
文章出处:生产设备|
阅读量:1|
时间:2024-04-09 07:52:07

  近年来,磁性材料行业总体需求稳步上涨,光储、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无线充电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的提升,给磁性材料行业带来发展契机。

  整体来看,目前国产磁性材料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但磁材的国际竞争力日渐提升,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持续缩小。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复苏预期向好,以及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政策助力下,磁性材料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行业有望步入快速地发展期。

  磁性材料是指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是功能材料的一种,其多具有转换、传递、处理、存储信息、储能等功能。磁性材料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汽车、消费电子、风电、能源、医疗、机械、军事等多个领域。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磁性材料行业起步较晚,21世纪以前,国外品牌一直占据我国磁性材料市场主要份额,进入21世纪后,随技术慢慢的提升,我国磁性材料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持续缩小。但总的来看,国产磁性材料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磁性材料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我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市场。

  软磁材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软磁材料矫顽力介于永磁材料以及铁氧体之间,且磁性可以消失。软磁材料具备饱和磁通密度高,磁导率高,磁滞回线呈狭长形、面积小,磁滞损耗小,剩磁及矫顽力小等特性,用于交流场合时要求涡流损耗及磁滞损耗小。与铁氧体软磁材料相比,金属软磁材料具备电阻率高、低磁导率、均匀微观气隙漏磁小、温度稳定性高、适合功率电感设计等特点。

  软磁材料大致上可以分为铁氧体、金属软磁材料以及其他软磁材料。铁氧体软磁行业由于发展时间长、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市场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金属软磁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地发展期,且与铁氧体软磁相比,随着下游光伏逆变器、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领域持续发展,行业增长更加迅速。

  下游各市场发展带动磁材用量高涨。磁性材料应用广泛,包括电动机,发电机及交通与医疗机械及消费电子等。2021年,电动机与消费电子应用占比较大,分别为31%与20%,近年来,新材料、航天航空、海洋装备、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为磁性材料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磁材大致上可以分为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软磁铁氧体等,2021年永磁铁氧体占比为60%,是磁材最大的销售部分。公司基本的产品为永磁铁氧体和软磁铁氧体。

  中国磁性材料市场稳定增长,预计2027年磁材消费规模达190亿美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2021年,磁材销售规模持续不断的增加,2021年销售规模达到136亿美元,同比增速达4.6%。近年来,磁性材料行业总体需求稳步上涨,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无线充电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的提升,给磁性材料行业带来发展契机。据前瞻产业院预测,2022-2027年中国磁材销售规模CAGR+5.1%,预计到2027年我国磁材销售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

  2013-2014年间,国内有8家永磁材料公司获得日立金属专利授权。2014年7月,日立金属拥有的钕铁硼成分专利均到期。2015-2021年国内高性能钕铁硼产量CAGR达到16.8%,远高于稀土永磁体总产量CAGR值7.9%,据共研网预测,2022年我国稀土永磁产量将达到22.5万吨。

  高技术壁垒构成行业护城河,生产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集中度较高。根据2021年我国高性能钕铁硼总产量5.3万吨计算,中科三环、金力永磁、正海磁材、宁波韵升、英洛华和大地熊六家合计市占率达到95.9%。由于高性能钕铁硼生产技术门槛较高,国内最早从事钕铁硼磁性材料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中科三环,拥有先发优势,2021年中科三环在磁材行业中营收69.6亿元,钕铁硼永磁产量为17000吨,属于中国钕铁硼永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业内突破高性能钕铁硼技术限制后,叠加下游需求放量,多家公司进行扩产。根据 Frost&Sullivan,目前全球高性能钕铁硼产能大部分集中在国内,约占全球70%左右。2021年全国高性能钕铁硼产量达到5.3万吨,中科三环、金力永磁等6家合计生产高性能钕铁硼(磁钢成品)约5.1万吨,合计市占率95.9%。其中中科三环近几年大幅扩产且接近满产状态,2021年国内市场市占率达到了25.5%,国内排名第一。

  稀土永磁体按工艺划分为烧结、粘结钕铁硼,其中烧结钕铁硼按性能划分为高性能钕铁硼、普通性能钕铁硼材料,两者除了在消费电子应用上有部分重合,在其它应用领域完全分割。

  下游持续景气,稀土永磁体需求快速增加。稀土永磁可将化石燃料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转变,据Frost & Sullivan,与传统电动机相比,稀土永磁材料可节省高达15%-20%的能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全球稀土永磁下游需求中,风电、新能源汽车分别占比20%、15%,对比2018年两者分别占比14%、10%,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新能源车是下游核心增量市场,将成为拉动高性能钕铁硼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动力。据产业信息,每台驱动电机需要用2.5-3.5Kg高性能钕铁硼,考虑到部分电动汽车采用双电机,我们假设每辆新能源车平均消耗3 kg高性能钕铁硼,测算得到2022-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用量CAGR将达到31.9%,国内新能源车高性能钕铁硼用量CAGR为46.1%。

  风电仍将是高性能钕铁硼磁材消费的主要市场。随世界各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清洁能源慢慢的被重视。直驱永磁和半直驱永磁电机因其安装简单、经营成本低、功率高等优点慢慢的变成为市场主流,驱动高性能钕铁硼需求的增长。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平均1MW风电装机需要0.67吨高性能钕铁硼,我们假设上述市场直驱(半直驱)式风电机渗透率均慢慢地提高至55%。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直驱式(半直驱式)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为39767吨,2022-2025年全球风电高性能钕铁硼CAGR为10.2%。2025年国内直驱式(半直驱式)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为19088吨,2022-2025年国内风电高性能钕铁硼CAGR为8.6%。

  根据产业在线网数据,单台高端变频空调高性能钕铁硼用量约为0.1kg,2025年高端变频空调渗透率将达到70%,国内空调产量占比全球约80%份额。我们假设2022-2025年高端变频空调渗透率稳步提升,高性能钕铁硼用量保持0.1kg/台,国内空调产量全球占比保持80%。据此测算,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超过万吨,2022-2025年高端变频空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CAGR为16%。

  我们测算得到,国内2022-2025年高性能钕铁硼下游总需求CAGR为24.8%。国内其余下游市场对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也均保持正速增长。据智研咨询数据,传统汽车EPS系统高性能钕铁硼用量0.15kg/套,2021年EPS渗透率为82%(按2021年国内EPS系统销量1784万套计算),对照海外90%以上的EPS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测算2023-2025年国内传统汽车钕铁硼用量CAGR为8.9%。据产业信息网,一台工业机器人约消耗25kg高性能钕铁硼,测算2023-2025年工业机器人高性能钕铁硼用量CAGR为19.8%。据钕铁硼产业网数据,一台永磁同步拽引机约消耗6kg高性能钕铁硼,测算2023-2025年节能电梯高性能钕铁硼用量CAGR为19.4%。

  行业内计划新增产能规模再上台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头部优势预期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5家稀土永磁公司共计14项新投项目正在推进,合计计划产能接近10万吨。假设所有项目按计划达产,2022年国内将有两家企业钕铁硼产能超过2万吨/年。预估金力永磁钕铁硼产能将在2022年赶超中科三环,并在2025年达到40000吨/年。

  另外,从下游看,有多项新建项目明确专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磁材。新能源“赛道”以其高速增长率,吸引了多家企业着重扩张配套磁钢产能。

  永磁铁氧体又称为硬磁铁氧体,是一种新型非金属磁性材料。永磁铁氧体上游主要为钢铁厂、铁红料与预烧料,下游基本的产品有罩极电机、同步电机、冷却阀门执行器与交流鼓风机等,主要使用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

  永磁铁氧体性价比高,应用最为广泛。稀土磁体和铁氧体磁体都是永磁体的类型,它们都是由一种材料构成的,这样一种材料一旦带有磁荷,除非受到损伤,否则会保持多年的磁性。然而,并非所有的永磁体都是一样的。永磁铁氧体只需外部提供一次充磁能量,就能产生稳定的磁场,从而向外部持续提供磁能。此外,永磁铁氧体材料仅在离子取代过程中掺入少量的Co、Ni以及昂贵的稀土元素,故成本相较于前者大幅度的降低,具有单位磁能积的价格低,具有耐腐蚀、适合于恶劣工作环境等优点。正因如此,永磁铁氧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永磁材料,在生产和应用已经占据主体地位。

  中国永磁铁氧体产量保持稳定,下游大多数都用在电声行业。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15年-2021年,永磁铁氧体产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均保持在50万吨以上,整体呈现先涨后跌,其中2018年产量达到了该期间的峰值,产量为54.5万吨,随后稍有回落,2021年产量达到51.6万吨,同比增速达2.4%。永磁铁氧体主要使用在于电声行业、家电和汽车等领域,需求占比分别为37.1%、18.2%与15.1%。

  中国空调产量稳中有升,预计2022-2025年空调产量CAGR+3%。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空调产量会降低,虽疫情被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预计未来空调产量也迎来回升。2022年我国空调产量达19258万台,同比下降0.1%,2017-2022年空调产量CAGR达2.9%,理论上,空调产量增速与城镇化率、房地产投资增速呈正相关,2022年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非流动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我们假设我国空调产量以4%的增速稳步增长,2025年空调产量达21663万台。

  中国冰箱产量增速稳定,预计2022-2025年空调产量CAGR +6.5%。经过多年的推广,再加上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推行,我国冰箱普及率较高。对于冰箱产品,消费者已经从必须购买的产品向替代品过渡,使得冰箱销售量下降迅速。销售量的下降也使得产量不断下降,自2018年以来中国家用电冰箱产量开始下降,到2019年中国家用电冰箱产量下降为7320.4万台。受益于低基数,2020年我国家用电冰箱产量为8426.1万台,同比上升15.1%,2017-2022年CAGR达-2.4%。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电冰箱产量将达1亿台,2022-2025年CAGR达6.5%。

  预计2022-2025年中国洗衣机产量CAGR+6%。中国洗衣机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较成熟的产业,随国家各项刺激内需政策的实施,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22年中国家用洗衣机产量为7639.6万台,同比增长3.7%,2017-2022年CAGR+3%。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洗衣机产量将达9300万台,2022-2025年CAGR+6%。

  家电行业铁氧体永磁需求量2022-2025年CAGR+5.1%,2025年需求近40万吨。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每台空调、冰箱、洗衣机使用永磁铁氧体材料分别为0.6、2、0.5kg,我们测算得出,空调、冰箱、洗衣机铁氧体需求2025年分别达13、20、4.7万吨,家电行业总需求近40万吨,2022-2025年CAGR+5.1%。

  磁瓦是直流电机的核心部件,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座椅调节、摇窗、天窗、雨刮、空调调节电机等都会用到铁氧体磁瓦,一辆汽车少则有几十个电机,多则有上百个电机。随着汽车的电子化、轻量化、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环保、节能等的要求日显,在汽车中的电气部件和电子器件在增加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同时,也力求实现小型轻量化和高功能高效率化,所需的电机就会越多,单车磁瓦用量也将越来越多。

  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3500万辆,2022-2025年汽车产量CAGR+11.5%。随着我们国家生产总值、城镇和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直增长,我国居民消费能力逐步的提升,推动了我国汽车的消费需求,2022年汽车产量达到2333.7万辆,同比增长2.9%。根据IDC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3500万辆,2022-2025年汽车产量CAGR+11.5%。

  汽车铁氧体永磁需求量2022-2025年CAGR+11.5%,2025年需求达24.5万吨。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磁性材料与器件分会,每辆汽车使用永磁铁氧体材料为6~8kg,我们取中间值7kg,测算得出汽车铁氧体需求2025年达24.5万吨,2022-2025年CAGR+11.5%。

  软磁处产业链中游,产品品种类型丰富。软磁材料位于产业链中游,将上游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再经精加工及总成为下游各行业提供各类性能不同的产品。软磁材料的工业应用最早在19世纪末,伴随技术革新要求,软磁材料产品迭代更新,材料性能不断的提高,目前软磁材料最重要的包含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非晶软磁、纳米晶软磁四种类型。软磁材料易于磁化和易于退磁,具有磁滞损耗小、高磁导率、低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等特点,是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关键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包含电网、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5G 通信、无线充电、UPS、变频空调、轨道交通、绿色照明等领域。

  未来高频低功耗和宽温低功耗为重要发展趋势,高端消费和工业电子、新能源、云计算、物联网、4G 和 5G 通讯、电源供应器等新基建领域市场和新型消费电子为重要应用领域。尤其新能源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为软磁的应用打开需求空间。

  各软磁材料性能对比:1)硅钢通过加入少量硅改善磁性时效,大范围的使用在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子器件及测量仪表中,缺点是在高频下涡流损耗较大;2)磁粉芯则是将磁性材料制造成粉末,在粉末颗粒间加入绝缘物质并用压缩制成磁芯,大范围的使用在能量转换装置如光伏逆变器、充电桩等,缺点是磁导率较低;3)软磁铁氧体是一系列含有氧化铁的复合氧化物材料,铁氧体的特点是饱和磁感应强度很低,但导磁率、电阻率很高,其最广泛的用途是高频变压器铁芯和各种电感铁芯;4)非晶纳米晶很高的饱和磁通密度,使用频率范围广,拥有非常良好的交直流叠加稳定性,饱和磁通密度高,但磁导率低,大范围的应用于能量转换装置。

  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保持稳定,下游大多数都用在通讯、家电行业。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目前铁氧体软磁材料生产大多分布在在日本和中国, 2016-2021年以来我国铁氧体软磁产量总体稳定,2021年生产约达22万吨,占全球总量的60%,国内软磁铁氧体产量优势显著。软磁铁氧体主要使用在于通讯行业、家电以及新能源等领域,需求占比分别为22%、19%与17%。

  中国金属软磁粉芯市场规模持续增加,下游大多数都用在不间断电源、变频空调。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金属软磁粉芯需求量为10.3万吨,市场规模为36.1亿元。预计到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20.1万吨,市场规模约为75.2亿元。金属软磁粉芯主要使用在于不间断电源、变频空调以及光伏等领域,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提升,金属软磁粉芯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领域。

  由于疫情影响软磁铁氧体传统下游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需求低迷,无线充电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细致划分领域目前已成为软磁铁氧体的新兴增长动力。

  无线充电有望拉动软磁铁氧体需求。铁氧体软磁材料在无线充电中起导磁降阻、隔磁屏蔽的作用。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在安全性、灵活性和通用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空间巨大。随技术瓶颈不断突破,无线充电产业规模逐年增加。2021年中国无线%。

  一方面,依据市场研究公司report linker data预计2022年全球无线亿美元。无线充电市场未来预计将以 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将达到347.7亿美元;另一方面,全地球手机无线%,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预测,2025年全地球手机无线%。预计未来无线充电市场快速地增长有望拉动软磁铁氧体需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维持较快增速,2025年将达到1300万辆。随着我们国家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22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87.3万辆,同比增加96%。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推动电动汽车用电源变换器需求的持续增长。

  2025年新能源汽车软磁需求量达1.8万吨,2022-2025年CAGR+23.8%。根据横店东磁投资者调研纪要,新能源汽车单车软磁用量约0.8-2kg,取中间值1.4kg,我们测算得新能源汽车2025年软磁需求量达1.8万吨,2022-2025年CAGR+23.8%。

  从供应端看,高性能软磁金属粉芯技术壁垒高,生产呈现寡头格局。超高的性价比金属磁粉芯(铁硅铝和超级铁硅铝合金粉芯等),国内厂商已经完全取代国际同行;但在高性能金属磁粉芯领域(如铁镍合金系列),全球市场主要由美磁、昌星、铂科新材、东睦科达等少数几家制造商占有。随着碳化硅和氮化镓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向高频化发展有了逐步提升空间,这对金属磁粉芯的高频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金属磁粉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取代铁氧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下一代高频低损耗金属磁粉芯是SMC行业新的增长点。

  从需求端看,全球软磁材料市场增长迅速。以中国软磁材料市场为例,据中国磁性材料器件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中国软磁市场总需求量达到41.5万吨,同比增长7.3%。据BCC Research测算,由于电子、电信和汽车等下游产业的持续增长,2016年至2022年全球软磁材料市场将以8.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软磁市场将达到285.3亿美元。

  光伏逆变器是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基本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受太阳光照射时产生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送入电网,即光伏发电并网。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装置,光伏逆变器的市场规模随着光伏市场的强劲增长而逐步扩大,而光伏逆变器中,将光伏电池板发出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升压成稳定的直流电压的电路中,Boost 升压电感是其关键核心磁元件,其后将稳定的直流电压通过逆变电路转换成 50Hz 正弦波交流电,输入电网时,一定要使用重要的大功率交流逆变电感,这两种电感元件的磁材料基本上采用高性能的铁硅类粉芯材料。光伏逆变器大致上可以分为集中式、组串式、集散式方案,集中式采用的软磁材料主要为硅钢片,组串式则采用金属软磁粉芯。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迅速增加,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183GW。在全世界内,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正在加速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和核电,根据BNEF统计,从2016年开始,光伏成为全世界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电源,从2017年开始,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过包括化石能源(燃煤和油气)、水电和核电的总装机规模,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83GW,同比增加27.0%,据Rethink Energy预估,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22GW。虽疫情在全世界内得到控制,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将围绕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疫后经济恢复和刺激计划,预计全球光伏需求将进入迅速增加通道。

  组串式光储逆变器渗透率提升,有望拉动金属磁粉芯需求。2021年,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仍然主要以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为主,集散式逆变器市场占比较小。其中,组串式逆变器占比由2020年的66.5%上升至69.6%。

  全球光储装机量迅速增加,带动合金软磁材料需求放量。据IEA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625GW,储能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76GW。

  光储逆变器软磁需求量2022-2025年CAGR+43%,2022-2025年光储用软磁整体呈现紧平衡格局。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每GW合金软磁材料用量约为200吨,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球光储合金软磁材料需求量分别为7.6/9.7/13.8万吨,行业供给比较集中,铂科新材和东睦股份供给占比超过60%,别的企业:中钢天源、龙磁科技、横店东磁均有扩产,但整体增量有限。光伏用软磁需求增量加大,产能扩张速度决定企业市占率,东睦股份将以较快的产能扩张速度,占据更多市场占有率,2023年市占率提升至39.5%,此后市占率与铂科新材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中国私人和公共充电桩保有量2025年将达526.6万台。充电桩是向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和插混)补充电能的装置,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很多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呈持续攀升态势。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310万辆,我国公共及专用充电桩保有量为180万台,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为340万台。据中国充电联盟预测,2025年公共及专用充电桩/私人充电桩增量分别为430.9/95.7万台,合计充电桩增量为526.6万台。

  充电桩软磁粉芯需求2025年将达0.7万吨。根据横店东磁投资者调研纪要,充电桩汽车单车软磁用量约0.5-2kg,取中间值1.25kg,我们测算得我国充电桩2025年软磁需求量达0.66万吨,2022-2025年CAGR+61.6%。

  2021年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为1253万吨,同比增长14.3%。在取向电工钢生产方面,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研制能力等方面进步明显,产能提升明显,2021年取向电工钢动态产能为195万吨,同比增长8.3%。2021年无取向电工钢产量为1138.2万吨,取向电工钢产量为180.1万吨。2016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钢铁去产能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行业内企业布局优化,加大了对取向电工钢产品的供应,行业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2021年我国无取向电工钢和取向电工钢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0.8%和92.4%。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产品的全覆盖,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较快。取向硅钢中,高磁感取向硅钢2021年产量为118.9万吨,同比增长28.6%;一般取向硅钢2021年产量为61.2万吨,同比下降6.1%。2021年高磁感取向硅钢占取向硅钢总产量的66.0%,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预测,“十四五”期间高磁感取向硅钢占比将提升到70%以上。

  取向硅钢行业竞争处于市场相对集中、产能产量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非公有制企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竞争格局。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高,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以国企生产为主,一般取向硅钢产品以非公有制企业生产为主的竞争格局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

  取向硅钢产能集中在2024年释放。根据宝钢投资者交流平台董秘回答,宝钢计划2024年将取向硅钢产能提升到116万吨,较2021年提升26万吨。首钢股份2021年产量20万吨,今年取向硅钢二期项目已开始建设,预计2023年投产,到时将新增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9万吨。太钢不锈高端冷轧取向硅钢项目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分二期建成,2024年12月底全线投产,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6万吨高等级冷轧取向硅钢生产能力。

  民营企业方面,望变电气募投项目8万吨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已开始建设,其中国内设备部分预计12个月内完成,届时产能将新增2-3万吨,进口设备部分预计2024年6月到位,当年产能可新增5-6万吨,2025年全部达产。包头威丰2021年取向硅钢产能为10万吨,2022年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10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项目,预计2024年投产,届时公司将拥有20万吨取向硅钢产能。

  根据我们测算,2022-2025年取向硅钢总产能为213、236、264、272万吨。2021年我国取向硅钢产能利用率为92%,假设2022-2025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98%、99%、99%,对应取向硅钢总产量分别为209、231、261、269万吨。

  取向硅钢的唯一下游为变压器,而变压器所在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是与电力工业紧密关联的行业。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公司可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大范围的应用在电力电网、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拥有非常良好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预测,2025年我国光伏装机将突破800GW。根据CWEA风能专委会预测,2025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有望接近500GW。

  “双碳”目标为强约束,自上而下推动电力信息化建设。2022年我国电源投资金额为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电网投资金额为5012亿元,同比增长2%。2022年国家电网投资平稳增长,2022年国家电网投资金额达5012亿元,较2021年增加了130亿元,同比增长2.7%。依照国家电网董事长最新表示,2023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金额将突破5200亿元。

  根据《双碳战略下取向硅钢的价值与市场机遇》中各种发电方式对应的容量系数和从发电组到用电终端的全网折算系数的判断以及基于中电联和CWEA的数据,我们做出如下预测:1)风电及光伏是带动取向硅钢需求量的主要增量,火电增速逐步回落。我们预测火电2022-2025年装机容量增速分别为3.0%、3.0%、2.7%、2.5%。2)变压器一般设计寿命为30年,我国存量变压器长期处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根据近年变压器产量以及迭代率测算,“十四五”期间存量变压器迭代所带动的取向硅钢需求量为8.4万吨/年。3)根据近几年取向硅钢出口量增速过高,我们保守假设2023-2025年取向硅钢净出口量增速为10%。

  我们预计2022-2024年我国取向硅钢需求量分别为193、239、278万吨。

  根据我们上述预测,2022-2024年我国取向硅钢供需缺口/过剩分别为15、-7、-16万吨。2023-2024年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非晶合金又称“液态金属、金属玻璃”,是一种新型软磁合金材料,主要包含铁、硅、硼等元素。其主要制品非晶合金薄带的制造工艺是采用急速冷却技术将合金熔液以每秒106℃的速度急速冷却,形成厚度约0.03mm的非晶合金薄带,物理状态表现为金属原子呈无序非晶体排列。得益于上述极端生产的基本工艺形成的特殊原子结构,使得非晶合金具有低矫顽力、高磁导率、高电阻率、耐高温腐蚀和高韧性等优异特性。目前,非晶合金材料主要使用在于配电变压器领域。

  早期非晶变压器由于量产规模较低,技术工艺成熟度较低等原因,价格高于相同容量的硅钢变压器。近年来,随着非晶带材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国内企业逐步打破日立金属在我国非晶带材市场的垄断地位,随着国产化率的慢慢地提高,市场供应逐步增加。2021年中国非晶带材产量约为10.3万吨,同比增长6%。

  在配电领域,国内配电变压器市场格局中呈现以硅钢变压器为主、非晶合金变压器为辅的结构。2021年国家电网变压器采购量为12.6万台,其中非晶变压器2.3万台,非晶变压器占比18.8%。

  随着国家电网配电网投资整体放缓,近年来电网配电变压器的整体招标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2020年12月联合印发的《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要求加快高效率节约能源变压器推广应用,明确要求禁止未达标变压器接入电网,自2021年6月起,新采购变压器应为高效节能变压器。到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当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75%以上;开展非晶合金等高效节能变压器用材料创新和技术升级,加强立体卷铁芯结构等高效节能变压器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创新”。随国家对“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规划和目标的确定,以非晶合金等材料制造的高效节能变压器迎来战略性的发展机遇和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非晶合金薄带的低矫顽力、高磁导率、高电阻率等特性使得材料更易于磁化和退磁,可明显降低电磁转换损耗,非晶变压器空载损耗较硅钢变压器降幅约为60%-80%,在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高可靠性用电、低负载率的运行场景下,节能优势更为显著。根据QY research 数据,预计2021年至2027年轨道交通变压器市场规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0亿元;预计2021年至2027年数据中心变压器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地增长的态势,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0亿,快速地增长的数据中心领域有望为非晶合金变压器带来增量的市场空间。

  金属粉末是指尺寸小于1mm的金属颗粒群。包括单一金属粉末、合金粉末以及具有金属性质的某些难熔化合物粉末,是粉末冶金等行业的主要原材料。钢协粉末冶金分会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按铁、铜基粉体销售量计算,中国金属粉体销量从2016年的47.2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73.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7%。未来随着金属粉体在新兴领域的运用,如5G通讯、新能源等,中国金属粉体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与普通金属粉末相比,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大多数都用在制作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不同于传统粉末冶金材料行业,随着电子元件产品愈发小型、薄型化的要求,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材料行业的粉径远小于传统粉末冶金材料行业,制造工艺、技术方面存在很明显差异。

  从供应端来看,行业技术壁垒明显,国内规模企业很少。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行业属于新兴起的产业,是跟随下游电子元器件行业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而慢慢地发展起来的。目前全球具备规模化生产MLCC用镍粉的企业非常少,国内除博迁新材外,其他MLCC用镍粉生产企业均为日本企业。金属粉体材料制备方法无论是基于何种方法都须依靠复杂的工艺流程和高昂的设备投入完成,生产的全部过程具有技术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在未来,电子专用高端金属粉体应用种类及方向主要将运用于磁性材料合金、镍基高温合金、低熔点合金等领域。

  从需求端看,全球高端粉体前景广阔。从MLCC行业规模来看,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MLCC市场规模为1148亿元,到2025年预计将达1490亿元,2022-2025年CAGR为6.7%。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下有望持续拉动MLCC粉体需求。

  高性能稀土永磁龙头,先发优势显著。公司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风力发电、3C、工业节能电机、节能电梯、轨道交通等领域,并与各领域国内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公司使用晶界渗透技术生产6064 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品,排名世界第一。

  布局永磁材料生产基地,产能逐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为扩大现有产品产能,构建稀土永磁回收综合利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磁组件制造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先后布局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目前公司的毛坯产能为23000吨/年,包头一期8000吨/年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已于6月达产,公司2025年远期产能将达到40000吨/年。

  稳固磁材龙头地位,加码光伏新能源。1)磁材横纵向发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磁性材料产业的纵向延伸,借助材料开发优势为下游客户提供从材料到器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2)深耕欧洲光伏市场,不断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组件80%销往欧洲,有望获得欧洲市场二次成长红利,同时公司搭建了 TOPCon和 P-IBC中试线,从 P 型硅片向 N 型硅片进行转型,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及品牌实力;3)深耕锂电细致划分领域,随着产能释放,逐步跻身小动力行业细分市场前列,市占率将有所提升。

  磁材产能优势显著,持续跟进光伏新能源产能。2022年公司开展“投资年产1.5万吨软磁铁氧体项目”以及“立子公司并投资年产2.2万吨永磁铁氧体项目”,预计铁氧体预烧料/永磁/软磁/塑磁产能达22/16.5/5.5/2.5万吨;2022年11月公司开展“年产20GW新型高效电池项目”,预计22/23/24年公司电池片产能将达9/14/15GW;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拟投入“年产6GWh高性能锂电池项目”,预计22/23/24年锂电池产能达7/8.5/8.5GWh。

  检验检测服务是公司目前优质的资产。20多年来,服务逐渐涵盖基建、化工、环保,房建等领域,并且包括金属、非金属、橡胶等几大类。

  磁性材料产业目前收入占比在50%左右,利润占到40%左右,大致上可以分为四氧化三锰系列和永磁系列,永磁产品有永磁铁氧体、烧结钕铁硼和6500吨的器件。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四氧化三锰制造商,国内排名靠前的金属制作的产品检验测试机构、永磁器件制造商、芴酮产品出口商。四氧化三锰目前产能55000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设备正在采购,在23年初将进行1万吨投产,23年产量将达到6.5万吨;22年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市场同比回落,投产进度放缓,暂时稳定在5万吨;软磁器件方面,目前有将近2万吨产量;永磁方面受宝武重组影响,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宝武的销量约8-10万吨;软磁铁硅粉初步规划在23年新建4000吨;磁粉芯具备几百吨的产能。

  公司长期致力于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的研发。目前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的规模已达到4万吨,下游主要使用在包括汽车电机、变频家电电机。在全世界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日本TDK、日立金属,日立金属规模约为5.5万吨,TDK规模约为6万吨,国内竞争对手是横店东磁。依据公司披露,横店东磁湿压磁瓦目前规模约为4.5万吨。龙磁科技目前规划是将在2022年达到4万吨、2023年达到5万吨、2024年达到6万吨规模。

  公司金属软磁粉芯预期规模5000吨,已建成4000吨;铁氧体软磁粉芯,22年四季度基本建设完成,预期规模是6000吨,已建成3000吨。

  粉末冶金龙头,软磁板块持续发力。公司是全球粉末冶金巨头,国内市占率第一。软磁板块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拟在山西建设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产业基地,逐步提升软磁材料盈利能力,加强公司软磁板块的核心竞争力。

  软磁板块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新建产能加快建设。公司目前软磁板块产能利用率较高,科达已具备年产4万吨的生产能力,且公司已收购科达全部股权,并且收购上游原料公司德清鑫晨,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山西东睦年产6千吨产能现已投产,公司正着手在山西建设年产6万吨软磁材料项目,后续将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磁性材料业务:公司是高端软磁材料领军者,公司铁氧体软磁材料及磁芯的生产能力仅次于日本TDK,是行业第二大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公司建设了国内第一个磁性材料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从整体上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竞争力。

  民营取向硅钢龙头,深耕一体化产业链。公司取向硅钢产量排名全国第三,民营生产企业中产量排名第一。2021年,公司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营收达8.4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45.23%。公司可生产电力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和成套电气设备,已形成从取向硅钢到变压器生产的全产业链覆盖格局。

  募投项目高端,产能持续释放。随公司募投8万吨取向硅钢逐步投产,预计2023年公司取向硅钢产能达13.5万吨,实际产量预计12.5万吨,2024年下半年,进口设备到位,8万吨产能有望完全达产,预计2024年公司CGO产品产能10万吨,HIB产品产能6.5万吨,高牌号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公司生产的非晶合金薄带主要使用在于变压器领域。在非晶合金领域,公司于2012年突破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出宽度达142mm的铁基非晶合金薄带;在纳米晶合金领域,公司生产的纳米晶超薄带宽度可达142mm,厚度达到14~18µm,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批量生产带材厚度至14微米的企业,能够很好的满足大功率的中高频磁性器件的性能和尺寸要求。目前,公司所掌握的多项产品技术成果经鉴定或评价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

  2022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公司透露,将于22年6月下旬和8月下旬新投产两条非晶合金薄带产线万吨年产能,故目前非晶合金薄带具有9万吨年产能。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工艺技术的研发和改进,在关键生产的基本工艺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进入三星等国际知名客户供应链。随着电子元器件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水平的发展,MLCC等电子元器件集成化、小型化、高容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金属粉体材料的生产研发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公司凭技术优势构建起行业护城河。

  产能持续扩张,龙头优势显著。公司现在存在物理气相法金属粉体生产线条,其中镍原粉生产线吨。公司IPO募资金额用于宁波厂区搬迁、宿迁厂区的扩建、研发中心建设和二代气相分级项目用以扩产产能和提升工艺流程。规模效应下公司纯收入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公司拥有两大基本的产品,一是公司目前优势较大的羰基铁粉,羰基铁粉工艺简单,是一氧化碳与海绵铁的可逆反应生成的中间产品。羰基铁粉有两个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中之一是精密件,第二大领域是软磁。产品的形式是电子元器件,原来较多应用于消费电子,现在逐步应用于汽车。这两大领域占全部应用领域的70%,其他的领域还包括涂料、微波吸收等。

  第二大产品是公司2010年前后开始做的雾化合金粉,主要是用物理法,将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用高压的水雾气把它破碎成粉末。雾化合金粉因具备一定的抗腐蚀性,一般通过粉末成型的方式做精密件,主要使用在在消费电子领域;其次是应用到软磁领域做电感。

  产能方面,公司目前铁粉产能大概在5000吨左右。6000吨项目正在收尾阶段,申请试生产结束后会申请验收,预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基本完成。原计划是分三年,每年投放2000吨的铁粉产量。雾化合金粉于2022年下半年已经逐步投入一部分产能,其中一部分跟消费电子关联度较大。公司总体设计产能是4000吨,2000吨做粗粉,其余2000吨将根据今年下游市场的情况来规划产能投产进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